伊通家庭美德之星贾静

2021-02-05 栏目:女性风采

风雨同舟共铸幸福家庭

                        ---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一中学 贾静

 

       有这样一个家庭用勤奋、真诚、宽容、相敬相爱演绎着最真实的幸福,沐浴着平凡的甜蜜,走过生活的风风雨雨,用他们的双手和爱心共同描绘出了一幅“和谐家庭”的美好画卷。家庭的女主人,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,名字叫贾静,现工作在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一中学。 
       贾静1994年参加工作, 1996年走入婚姻殿堂,她和爱人是高中同学,因为是高中同学,婚前她对爱人的家庭状况非常了解。爱人的父亲是政府机关的职员,婆婆是一名民办教师,家庭经济来源非常单一,生活并不富裕,而且连续供读两个孩子完成学业,家庭生活略显困难。和爱人结婚,面临着一堆的困难,没有房子,父母不能提供经济援助,两个刚参加工作的人,工资也非常低,生活会很困难,面对这些,贾静认为不是困难,她更看重的是爱人的诚挚、厚道、上进,只要两个人共同努力,困难都是暂时的。结婚后,她们为了节省开资,在城乡结合处租了一个单间居住,这个单间处于多户居住的杂院,朝阳的一面有一个很小的窗口,每天只有上午九点到十点能够有些许阳光照射进来,冬季唯一的取暖设施就是一个用砖搭砌的火炉,当冬季来临的时候,这个火炉也无法去除四壁所挂的寒霜。贾静和爱人结婚后,都把工作放在第一位,因为都刚参加工作,互相鼓励支持,和爱人同期参加工作的同事,家庭经济状况都很好,社会人际关系很广,爱人呢,家庭比较困难,没有任何社会背景,有一阶段,爱人很消沉,下班后就坐在电视机前,不停的调换频道,贾静了解爱人的症结在哪,在单位,爱人经济和社会上的劣势,让他自卑,她没有劝说,而是把爱人大学时所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翻出来,默默的翻看,和爱人说,这些东西很多人想花钱买,可是买不到啊,这些都是基础。爱人明白了她的良苦用心,思想扭转过来,全部心思花费到工作上。刚参加工作,最主要的是熟悉业务,为了让爱人尽快提高业务素质,空余时间两人都把精力用在学习上,在寒冷的冬天,两人围着被子,坐在火炉边研究自己的业务资料。双方父母因为经济也不宽裕,但还是给予了他们最大的关爱,因为她和爱人离单位很远,冬天,婆婆尽可能早早的过来把火炉升着,把饭菜给做上,让她们回到家能够尽快的吃上热的饭菜。每到夏季,贾静的父亲,就骑着自行车走十公里的路程,给他们送来自己园里刚采摘的蔬菜和新鲜的鸡蛋,送来的蔬菜总是分好两份,一份是给贾静婆婆家的,一份是他们的。因为工资低,贾静和爱人算计着花钱,除了买各种工具书籍舍得花钱外,在吃和穿的方面,两人是能将就就将就,但是逢年过节的时候,双方父母的礼物是不能缺的,婆婆和母亲各一件衣服,公公和父亲喜欢喝一口,酒是不能缺的,虽然所买的东西不是贵重的,但是父母们眼里充满的还是喜悦,尤其婆婆总是和街坊邻居炫耀,这是我媳妇给我买的衣服。贾静家没有男孩,婆婆家没有女孩,他和爱人的结合似乎弥补了双方老人的缺憾,父母拿女婿当儿子,爱人的一些缺点,老人全部包容,爱人一直读书,总想帮老人做些农活,可是做的很不合格,邻居就笑着对贾静父母说,你这女婿可真是个“半拉子”,父母总是正色的回答,这孩子没做过农活,也不是做农活的人。都说女婿是半个儿子,在贾静家,女婿就是儿子,女婿和岳父母的关系融洽到让女儿嫉妒的程度,都说婆婆和儿媳是冤家,可是婆婆有什么心里话,总是和儿媳妇说,两人的悄悄话常惹得儿子叫苦自己是外人。 
       日子虽然过的清贫,可是因为一家的互相关爱,显的处处其乐融融。1997年贾静怀孕了,她和爱人还没有要孩子的打算,一是经济状况不允许,目前还没有住房,解决住房问题是首要的,二是都刚刚参加工作,工作需要全身心的投入,哪来的精力照顾孩子。可是双方老人都盼望着孩子的到来,最后和爱人商量,老人岁数都大了,应该享受天伦之乐了,经济困难是暂时的,只要努力,一切都会好的,无论要孩子与否,该怎样工作还是怎样工作,所以决定生这个孩子。怀孕期间贾静的反应很大,婆婆看在眼里,疼在心里,每天总是想法做点可口的饭菜,来减少她的痛苦。她和爱人单位离家很远,爱人的单位、她的单位和家呈等边三角距离,因为怀孕,她必须每天走着上班,上班的小路非常僻静,爱人总是先送她到单位,然后自己再去上班,晚上下班再来接她,然后一起回家。爱人非常疼爱她,看她因为怀孕吃东西很少,就经常买些糕点之类的东西放在家里。生活都有误会的时候,一天下班,爱人很晚没回来,因为不方便,贾静什么也做不了,心情很烦躁,爱人回来后,她很生气,对他大声喊“不知道我不方便啊,这么晚才回来”,爱人把手里的东西放下说,“我已经回来了,爸给咱们送米来了,我把给你买的蛋糕给爸拿去了,怕你晚上饿,没吃的,我就又去买,可是很多店都关门了,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家,就回来晚了,你快吃点,还热呢”,拿着还热的蛋糕,她的眼泪刷的就流了下来,用双手捂住了爱人冻得通红的耳朵。家庭虽然困难,在和爱人的互相理解、关爱上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,爱人很能吃辛苦,他总觉得对不起贾静的就是没能够在结婚时拥有一套自己的房,没能够象别人一样把婚礼办得轰轰烈烈,可他们是同学,相互了解、相互尊重,爱人的朴实、直率、厚道是贾静最看重的,虽然他没有家庭背景,可是他有才华,他经济条件差,但他有一颗上进的心,工作任劳任怨,兢兢业业,正因为这些,单位的领导非常器重他,每每一些重要的、难度大的工作都交给他来完成,他总是不辜负领导的厚爱,无论多么辛苦,他都能按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各种工作,1998年,爱人通过考试晋升为会计师,2006年经过考试,晋升为高级会计师。贾静因为工作成绩突出,2005年被聘为中教一级。 
       1998年年初,不幸降临到这个家庭,婆婆通过检查确诊为乳腺癌二期,癌细胞有部分转移,医生给开出了两个治疗方案,一是保守治疗,通过药物控制癌细胞的转移,但治疗的可能性非常低;二是手术治疗,把所有癌细胞侵害部位切除,治愈的可能性非常大。这两个方案,全家都明白,选择第一个方案,很经济,不需要多少钱,但是不会治愈的,人可能很快就坚持不住,选择第二个方案,治愈的可能性很大,但是所需资金是这个家庭难以承受的。婆婆坚持选择第一个方案,她不想拖累这个家庭了,生活的艰难让她害怕,爱人呢,什么也不说,只是看着贾静。贾静知道,最后必须由她来选择,家庭的经济状况摆在眼前,第二方案意味着她和爱人要四处求债、而且要长期背负着债务,孩子马上要出生了,需要钱,解决住房问题需要大量的资金,以后孩子的培养费也是一笔不小的资金。可是,家里不能没有善良的婆婆,辛苦了一辈子,还没有享受到生活的幸福呢。贾静默默的抱住婆婆说,妈,你受苦了,可能还会遭受更大的痛苦,但有我们呢,咱们做手术啊,你要坚持住啊,我们不能没有你,你看,你的孙子马上要出生了,你不能让他找不到你啊,不要担心钱,只要我们一家人都在,还怕缺钱吗。婆婆的手术日期已经确定,可是高额的手术费还没有着落,爱人的亲属大多数在农村,都是靠天吃饭的。贾静和爱人开始了紧张的筹款,同学朋友知道后,都伸出了援助之手,虽然都是刚步入社会,可是都倾囊而出,最后,贾静的父母送来了货款,三万多的医疗费终于凑齐了。多日的奔波劳累及焦虑,贾静在婆婆手术的前一天早产了,由于营养不良及早产,孩子生下来只有四斤多。孩子出生后,爱人急忙去了婆婆手术的医院,贾静的父母过来护里母子。屋漏偏逢连阴雨,福不双至,祸不单行,老家80岁的奶婆,知道儿媳得了重病,着急上火,犯了老病,在婆婆手术的当天去逝了,老家的亲属怕影响婆婆的治疗,没敢告诉公公,把消息传递给了贾静。贾静想,公公年龄也大了,老母亲去逝,应该给送终,可是婆婆做手术,爱人一个人能忙过来了,想到这,她让父亲给她办理出院手续,一是少住几天院,可以节省一些钱,二是可以让母亲一个人照顾自己,让父亲去陪爱人照顾婆婆手术。父亲和母亲急了,说,孩子你本来就早产,得在医院养几天啊,你和孩子都弱啊。贾静对父母说,我还年轻,能挺住,可是婆婆呢,年龄大了,还是大手术,她重要啊,我没事,回家养也行,父亲含着泪去了。婆婆在手术中惦念着贾静母子,知道儿媳早产了,老人默默的流着泪,刚能动,就让儿子回家照顾媳妇。婆婆能走动了,为了看看儿媳妇和孙子,偷偷的从医院跑回了家,看到儿媳妇和孙子的虚弱,老人竟然想放弃治疗,不想回医院了,贾静哭着对婆婆说:妈你要不治疗了,我们的辛苦就都白费了,最主要的是这个家不能没有你,我会照顾好孩子和自己的,你回去吧。癌症术后还有漫长的治疗过程,放疗、化疗,尤其是化疗,是用药物以毒攻毒,病人的反应很大,脱发、恶心让病人痛苦不堪,为了照顾婆婆,孩子一周岁的时候,贾静就把孩子送到了父母身边,全身心的投入到照顾婆婆上,在一家人的共同努力下,婆婆的病奇迹般的痊愈了,到现在已经17年了,老人非常健康。 
       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核心,孩子能否成人,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事情。孩子在姥姥家四年,贾静发现由于老人的溺爱,和其他独生子女一样,染上了自私任性的毛病。父母也步入高龄了,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,也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,贾静把孩子领了回来,送入幼儿园,接受学前教育。孩子早已经成了姥姥的心头肉,不放心,老人偷偷的跟来了,随着去了幼儿园,很远就听到孩子的哭声,孩子哭喊着,喊的不是妈妈,是姥姥,老人听到孩子的哭喊声,眼泪刷的就下来了,抱起孩子就回了家。贾静和爱人没办法,又来到父母家,母亲见女儿来了,脸板起来,教训女儿道,前几年,怕你们影响照顾婆婆、影响工作,我们把孩子抱来,孩子出生的时候那么弱,现在刚强壮点,你们就说我们溺爱孩子,要送幼儿园,那是不行的,孩子离不开我们,我们也离不开孩子,谁也不能把孩子抱走。贾静和爱人见老人正在气头上,没办法说服,只好里里外外的帮老人收拾屋子,不停的干活,老人心疼闺女和女婿,不让干了,两人见老人的气消了,才作起了老人的工作,老人关心外孙,两人就和老人谈孩子的成长、孩子的将来,终于老人同意孩子回去了。对孩子的教育,贾静和爱人的想法是一致的,孩子成才的前提是成人,他们教育孩子首先采取的言传身教,培养孩子兴趣的主要方法是大人有什么兴趣,两人在孩子面前最主要的业余活动是读书,重点读历史和文化书籍,给孩子也买历史和文化方面的儿童读物,孩子的兴趣慢慢的培养起来,孩子非常喜欢近代历史和诗词,尤其对毛泽东诗词特别感兴趣,有时候和姥爷或爷爷在一起的时候,总是探讨近代史上一些重要事情,尤其是革命战争时期的重大事项,即兴还能背讼几首毛泽东诗词,小小年纪成了姥爷和爷爷的偶像。孩子的成长,心态非常重要,为了孩子能成为一个阳光男孩,家庭的和谐是最主要的,家里面无论有什么事情,一家人都是和和气气的商量,没有争吵的家庭出来的孩子,必然善良懂事,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贾静和爱人对孩子从不打骂,即使孩子做错了什么,也是采取探讨的交流方式,使孩子平静的从心里承认错误。教育孩子最困难的阶段就是孩子的青春期,处于青春期的孩子,对什么事情都是模模糊糊,而且无意识的有自己的想法,一但有了自己的想法,很难扭转,强加给他别人的想法,会产生逆反心理。为了让孩子度过青春期,贾静和爱人鼓励孩子多参加感兴趣的有益活动,孩子喜欢篮球,那就鼓励孩子去玩,爱人是不太喜欢活动的人,可为了孩子的成长,他积极的和孩子一起运动,带孩子旅游,游览祖国大好山河,陪孩子一起长跑增加体魄,陪孩子运动,不但强壮了身体,而且增加了和孩子的亲密感,和孩子相处,不能让孩子烦、怕,烦你不喜欢和你交流,怕你不敢和你交流,孩子的内心也有个世界,烦你、怕你,你就无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。为了解除孩子对父母的戒备,贾静和爱人采取与孩子平等相处的办法,在孩子面前,三个人是平等的个体,如果孩子是对的,大人勇于和孩子承认错误,如果孩子错了,要认真的提出意见,让孩子理解。高一的时候,一次孩子考试成绩下滑了二十多名,一家三口人坐在一起分析原因,爱人坚持孩子学习放松的原因,孩子坚持老师批卷错误的原因,贾静没有发表意见,而是把孩子的考试卷全部阅览一下,并与正确答案对比,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孩子答题丢步骤扣分,如果这个时候直接指责孩子马虎,孩子可能不接受,早饭的时候,贾静蒸馒头故意不放泡打粉,孩子看着馒头说,这馒头能吃吗,贾静说是啊,忘记放泡打粉了,可怎么也是馒头啊,对付吃吧,孩子乐了,说,妈你是故意不放的,我知道你的用意了,虽然馒头很难吃,一家三口人都吃光了,孩子吃是明白了一个道理,做事情不能都走捷径,父母吃,是因为孩子又明白了一个道理。 
       风雨过后,会出现彩虹。在风雨中,这个家庭携手走了过来,沐浴在幸福的阳光中,婆婆的病彻底根治了,公公正式退休了,在退休的时候,没有出现退休抱怨综合症,每天老两口积极参加社区举办的各种老年活动,每天在饭桌上抢着述说一天发生的喜闻乐见事。贾静的父母老有所为,创建了集饲料加工、养殖饲养一体化的牧业公司,一跃成为市级养殖龙头企业,带动了当地的畜牧业发展,按老人的话说,每天的工作,使我越活越年轻,而带动大家一起致富,是我最高目标。孩子今年上高二,学习成绩名列前茅,最主要的是孩子健康、阳光,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,最大的爱好是体育。贾静和爱人都成为了单位的业务骨干,虽然已经步入中年,可是仍然不舍对工作和事业的热爱,依旧在孜孜追求。家合万事兴,家庭的幸福来源于家庭的和谐。